|
在线客服
|
您现在的位置 > 在线资讯
遇到困难就放弃,你的孩子可能患了习得性无助 |
发布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2-11-10 9:56:52 阅读:2219次 |
办公室的同事张姐最近总是哈欠连天,给我们诉苦,孩子上了小学以后,每天做作业都要做到十点多,等洗刷完睡觉的时候得十一二点,所以每天都觉得睡不够。 我很纳闷,就问:“小学生作业也这么多?老师怎么会给孩子这么大的压力。” “不是作业多,而是尧尧看到作业就不写,一会说头疼,一会又说渴了,总之就是各种拖拉逃避。”张姐发愁地说,“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给他辅导作业他还嫌烦,数落急了就说‘我就是不会,我就是不会……’。拖拖拉拉几个小时,写的作业也是一塌糊涂,潦草应付。” “尧尧挺聪明的啊,怎么会不会写作业?跟不上班吗?” “以前是挺聪明的,不知道为什么现在越来越不入门了,什么课还没上就先说自己不会!成了大笨蛋了!” 突然想起来有一次去张姐家做客,尧尧正在搭积木。 张姐一边和我们聊天,一边“指导”尧尧。“这里用这个颜色不好看”、“屋顶不能歪”、“你怎么这么笨呢,才搭了这么低就歪了”。 尧尧玩积木的兴趣和信心就这样一点点被消磨掉了,跑到一边去看电视。张姐不明所以,还对我们抱怨:“这个孩子什么也玩不长,没点耐心!” 联想到这些,就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了。极有可能就是张姐在家庭教育中的失误造成孩子患了习得性无助。孩子并不是真的不行,而是自己给自己设定障碍,认为自己不行。 2 所谓习得性无助是指如果孩子重复失败或者被惩罚,就会产生无助感。 这种无助感是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对现实的无望和无可奈何的行为、心理状态,称为习得性无助。再次遇到相同的情况的时候,孩子就会产生恐惧心理,自信心受损,甚至破罐子破摔,不去付诸努力。 每个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对这个世界都充满了好奇和探索欲,他们观察所有的东西,爬着去触摸所有看到的,想把一切都研究透。 如果这个时候你大喝“这不能碰,那不能碰。”孩子就会慢慢地形成心理反射:这些东西我都不能碰。孩子觉得自己不能控制自己的生活,会慢慢产生一种消极无望的情绪,长此以往,甚至会导致抑郁。 在中国应试教育大环境下,孩子学习压力较大,习得性无助往往无处不在,如果有一门功课学不好,每次都被家长或老师批评,被同学鄙视,孩子对这门功课的信心就会被慢慢摧毁。 在一件事情中无助感一旦形成,有可能会迁移泛化到其他学习活动中,孩子做什么都没有信心,在心里默认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什么也做不成。 孩子认定付出努力对结果也不会产生正面影响,这种绝望情绪蔓延,孩子没有战胜困难的信心和意志力。 做事情的时候自我效能感低,孩子对自己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智能去完成某一学习行为的自信程度很低。遇事恐慌、逃避,不去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做到的事情也无法正常发挥,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3 舅妈是一个性格很要强的人,她希望自己家过得比亲朋好友家都强,于是对自己要求很严格,拼命工作赚钱,节衣缩食。 她对表弟的要求也是事事做到最好,当然也包括学习成绩,她要求表弟考第一名。可是表弟偏偏“不争气”,学习成绩一直不是很突出,处于班里的中下游。 舅妈心里着急,自己下班回来还要守着表弟做作业,张罗着给表弟报各种辅导班。无论表弟要买什么东西,她都会说:“考第一啥都给你买,不考第一什么也别想要。” 每次考试完即使老师不公布成绩,舅妈也会想方设法去打听表弟的成绩和排名。如果表弟考得好一点,舅妈会说还是太靠后,给第一名差十几分呢。如果表弟退后了,舅妈准能唠叨好几天:才考这么点,怎么上好大学…… 一番折腾下来,表弟不仅学习成绩没上去,反而产生了厌学情绪,对考试有一种不可名状的恐惧,快考试了就生病,不是拉肚子就是感冒,等考试过去,身体也就好了。 表弟给我说,不管自己怎么努力,成绩就是提不上去。他觉得班里每个同学都比自己强,他们不怎么学习都可以轻松取得好成绩,而自己这么笨,再努力也没用。舅妈的唠叨更让他心烦,索性破罐子破摔,任凭成绩一路下滑。 沾染上习得性无助的孩子在对失败进行分析的时候,容易把失败归因于内在的、稳定的、普遍的原因,一般是智力因素。 认为问题的出现都是自己的错,这个问题产生的后果会破坏生活的方方面面,自己付出再大的努力也于事无补。索性任其发展,不再去做努力,越挫越怂。 失败者找原因,成功者找方法,不认为失败是源于自己无能的人在面对问题的时候,不会陷入悲观、绝望的境地,而是调整自己,寻求方法,越挫越勇,也更容易走向成功。 4 逃避就像长颈鹿将脑袋埋进沙地里一样,除了暂时麻痹自己,于事情的解决没有任何益处。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如何帮助孩子避免习得性无助呢? 孩子失败的时候已经内心很失落挫败了,这个时候需要我们做父母的多加开导,而不是指责不已。 过多的指责无异于在孩子伤口上撒盐,不仅不能让孩子重塑信心,反而会让孩子更失落,对自己不自信。爱指责的父母,塑造不出自信的孩子。 更不能因为孩子偶然出现的错误而断定他在这方面没有天分,一旦贴上某方面不行的标签,再想重塑孩子的信心就难上加难了。 如果孩子自己给自己贴上“失败是因为自己的智力不高”的标签,那么孩子就容易放弃尝试和努力的勇气,遇见困难就当“逃兵”。 要对孩子进行积极的评价,当失败出现的时候,通过回忆孩子曾经取得的成绩,让孩子明白失败并非自己智力有差,引导孩子把失败原因归于可改变因素,而不是自己的智力因素。 从身边小的、易做成的小事开始,让孩子尝试胜利和成功的滋味,同时给孩子一些奖励和鼓励。成功最能唤醒孩子学习兴趣、提升学习动力。比如孩子成绩在班里偏下,可以给孩子制定一个小目标,下次自己多考多少分,不去和别的优秀的学生比,而是和之前的自己比。 把注意力放在超越别人上面,容易产生无望感,不如超越自我。 |